2017-11-07

螳臂擋車的堅持

  孔子一生尊行王道理想,希望能復文武成王德業於世,卻始終抵擋不住現實的力量。
  在自己祖國,對魯君陳述君君臣臣之禮,唯獲認可,卻不獲推行,最終抵不住齊國美女駿馬的誘惑,讓孔子只得遠走他鄉,希望在異地能有推行正道之明君,當時心中失望可想而知。去魯適衛,受衛國國君厚待,最終卻無視孔子的王道正理,而偏要問陣,令偉大的聖人再次踏上出走之路,當時心中又是何等悲涼。魯衛皆是聖人之後,離周不遠,尚已如此,其餘何足論矣!是以,周遊列國,受伐檀削跡之辱,難道孔子當真不知其道不行矣夫?長沮的直言︰滔滔天下皆是也,而誰以易之?已明白告訴孔子,這就是現實,這就是人心,你就別再堅持了。但孔子仍堅持的踏上孤獨之旅。雖身邊從者七十二賢,真正又有幾人了解孔子的堅持是為了什麼。所以,只能無奈的說一聲︰知我者,其唯天乎!其寂寞可知。
  孟子繼孔子之後,其世之亂更甚於孔子,前已有孔子之不得志為例,後有列子、告子、墨子、楊朱雜說紛起,仍振臂長呼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當今之世,舍我其誰!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心益堅。難道是孟子愚鈍,不通世事人情乎?只是心中仍有一份堅持的信念︰我必宣揚正道,扭轉頹風歪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誰當繼承人——趙簡子的選擇

  同樣是繼承人的問題,晉國趙家的處理方式就和智家有所不同。   趙簡子有兩個兒子可以考慮立為繼承人,大兒子伯魯,和小兒子無恤。應該說,兩人的條件都不相上下,所以趙簡子不知道該如何選擇。經過幾番思量,終於趙簡子做了一個決定︰考驗,誰通過考驗就選誰。   趙簡子把兩個兒子找來,...